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1. 虎妈没说的育儿法则

Public birds~~ 写于 2011-03-14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小白
字号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31条]
 

对虎妈的第一印象:显摆、造作

那是在我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她的书中充满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但很明显有很多是故意写成了那样,同样在育儿的我看到之后非常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性。

如果她在对待孩子的任何事情上真的都如此病态、极端的话,我想她的美国老公一定会反应更加强烈,她的二女儿甚至大女儿都会有更叛逆的做法。所以我认定,她在生活中一定还有其他育儿法则,只是这些法则可能不那么耸人听闻、不那么另类、不那么吸引眼球,她把它们隐藏了,而那些却是育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以为为人父母的主要职责还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带领他了解这个世界,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父母有视野的局限(这是能力问题),这难以避免,也可以理解;但如果父母非要死乞白赖地去完全“暴力”地控制孩子的成长(不是能力问题,是态度和沟通出现了问题),那就不能谅解了;而如果像虎妈这样,或许她没有完全“暴力”地控制孩子的成长(因为毕竟是在美国),却告诉别人一定要这么干,并作为经验广为流传,就有些可耻了。


所以可以肯定,这本书不是育儿经验的分享,而是为了畅销而打造的书。奋斗目标明确、功利心极强的虎妈,只是拿着育儿的素材,去探求她在写作上的成功之路。但很可惜,在我这个普通读者看来,她在这本书的写作上并不成功。

中国有个俗语,所谓人如其文。整本书充满了显摆、造作、武断的词句,甚至无法让人心情舒畅地阅读下去。当她说“我的家乡在中国南方的福建省,一个盛产学者和科学家的地方”,作为江苏人的我笑了;当她说她是中国人,我笑了;当她说女儿是中国人,而她女儿不承认时,我又笑了;当她说“在西方文化里,顺从只与狗和森严的等级联系在一起,而在中国文化中,它却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我不得不建议她说话不要这么绝对,尤其还是落到了文字上。

对虎妈的第二印象:想要扳回形象,但为时已晚。

当我看完整本书,能感觉到后面的虎妈平和了一些,因为已经没有过多的极端措施可以卖弄了。而且这个时候我也看到了国外媒体对她的采访:一致表示,虎妈没有那么凶。

这印证了我之前的感觉,真实的虎妈不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甚至虎妈在采访中还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如此误解。这不像是一个耶鲁教授所说的话,我想她在出书的开始就应该对可能导致的结果有所预料,这时候想要扳回她的好形象,俨然已经晚了。

作为中国一个普通的妈妈,我非常不喜欢虎妈,她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反感。中国还有个俗语:成名有很多种,有的流芳千古,有的遗臭万年。虎妈为了让她的书能够一鸣惊人,不惜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种族差异这种很敏感的话题,生拉硬拽地非要把中国和西方的价值观对立起来,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她的为人。

我爱我的祖国,不喜欢被这样歪曲地利用。如果虎妈真的对中国很感兴趣,建议她好好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不再断章取义地利用她在她的华人家庭中感受到的、片面的、带有她们家族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或许随着她的研究不断深入,还真的能给她带来学术上的突破。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